人是個需要藉由說話與互相溝通抒發情緒的動物,當人生遇到磨難或委屈時,難免會想找人吐露一下心聲,表達一下內心的不平怒火。這時,你如何看待與理解你的抱怨,就成了一種修為與能力啦!

【其實你應該】理解你的「抱怨」!

#1.你的抱怨是問題還是無解,必須先釐清

內心抑制不了想抱怨的念頭,想要找個人不吐不快不快,但滔滔不絕地傾訴抱怨完後,然後呢?事情走向仍舊不如你意,故事發展依舊讓你不甘。為了避免讓抱怨就是流於情緒洪流的洩洪而已,建議在抱怨前,你應該先界定一下,你所抱怨的事項是一個問題,表示它仍有其他解決可能或轉圜餘地;還是這項抱怨,它早已成了定局或無解,再多的不滿與惱怒都已是徒勞。

先釐清一下抱怨的類型,他會有助於你更去理解,你的抱怨到底值得你花多時心力在意,如果是無解之事,那你又何必讓費心神在這事情上呢!

 

#2.跳脫受害者心態,避免陷入負面情境

會有抱怨的情緒滋生,有時並非這世界辜負了你,或是別人不夠善待你。許多時候,單純就是我們自己提油救火或對號入座,當你打從心底認為自己被錯付了或被輕視了,那想當然爾,這時你看見什麼聽見什麼,就彷彿像是別人在貶低或忽視你。故下次當你心中出現抱怨的念頭,建議要先再三確認,不要讓自己又跳入受害者心態,否則便容易讓你看見什麼就抱怨什麼,那很可能都只是你自己的被害妄想,其實事實並非如此。

 

#3.你所抱怨的事,很可能正是你缺失的能力

人們之所以會有抱怨的想法,有時候,並非對方真的做了什麼十惡不赦之事因而惹怒你,讓你心生不滿;更多時候,純粹就是他恰好踩到你的地雷、說中你的痛處,因為那些別人能夠真的傷到你的地方,往往正是你自己不願面對的缺失與不足。

 

下一頁,更多你應該理解的「抱怨」,千萬別錯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