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「斜槓青年」名詞解釋
「斜槓青年」是近年竄起的一個新名詞、新概念,其源自於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的書籍《雙重職業》中的英文「Slash」。現代人不再滿足於「單一職業」的生活方式,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樣生活型態。
中譯的「斜槓青年」是取自年輕人在自我介紹時使用「斜槓」區分職業,如「王小明,插畫家/部落客/作家」,故被稱作「斜槓青年」。
#斜槓現象的誕生
「不滿現狀」是斜槓青年出現的主因,而所謂「不滿」的情緒大抵可分為二種:一是因個人經濟壓力所迫,需兩份薪水支撐日常所需,所以在原本正職外,尋找另一份可為自己增加收入的工作;第二種,則是因自身選擇體驗多樣職涯生活,所衍生出除了本業外的第二、第三種職業身份。 而這類「斜槓」現象,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中越來越盛行,除了「低薪」造就前者迫於無奈的斜槓青年;現在更多的是,年輕人對自我意識的覺醒,追求除了既有職涯成就外,其他領域也能受到肯定的期待。
#為什麼你要成為「斜槓青年」三個理由?
1. 創造稀有價值,才不會被市場淘汰
隨著科技產業以及科技知能的進步,以往追求「單一專長就能吃一輩子」的求職者,容易在大時代演進下,被就業市場淘汰或是失去「不可或缺」的獨特性。
就如,近年因應數位化時代來臨,報章雜誌市場大不如前,許多老字號紙媒都得不斷精簡人力力求轉型,紛紛改為線上媒體經營模式。而以往備受尊崇的紙本編輯人員,哪怕資歷極深、編撰能力再強,如心態無法順應潮流轉變,並敞開胸襟去學習新媒體的新溝通模式,還倚靠紙本編撰那套招數行走天下,是行不通的,時間一久,絕對難逃被取代的命運。
如能本著既有的專業,在本業中循著個人興趣及專長,繼續往下探詢可延伸的第二職涯方向,如紙本編輯能依志向選擇再學習美編軟體、攝影技術、架設個人部落格,或甚至當外稿網路寫手,從中連結自身第一專長,再延伸各項相輔相成的技術,讓自己成為市場上難以取代的獨特人才。
下一頁,更多你應該當「斜槓青年」原因,千萬別錯過!